收录于话题
#最热艺术市场与投资
20个
克里·詹姆斯·马歇尔《Keeping the Culture》,综合材料,76.2×121.9cm,2010年近年来,非裔美国艺术家势头正盛,其作品也日渐被主流艺术界所认可。从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到屡创新高的成交价,他们是否已凭借真才实学突破了身份与文化的界限?行走在争夺话语权的道路上,艺术市场对其的“馈赠”是泡沫幻影还是新的讯号?
2017年5月,苏富比纽约“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举槌,日本收藏家前泽友作(Yusaku Maezawa)豪掷1.1亿美元拿下了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ait)的画作《无题》。这场持续了11分钟的竞购战不仅充斥着群雄逐鹿的野心,也缔造了非裔美国艺术家的市场神话。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无题》,布面综合材料,183.2×173cm,1982年无独有偶,翌年的同一时间地点,某收藏家以2111万美元的价格将艺术家克里·詹姆斯·马歇尔(Kerry James Marshall)的作品《昔日》收入囊中。这不仅创下了在世非裔美国艺术家的最高拍卖纪录,其价格更是比1997年翻了近800倍。
克里·詹姆斯·马歇尔《昔日》(Past Times),布面综合材料,275×398.8cm,1997年
与此相应,作为全球艺术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美国于2019年上半年以39%的市场份额再次领跑,全年作品成交总额比上一年同期增长7.24亿美元。马克·布拉德福特《Gatekeeper》,布面综合材料,353.1×571.5cm,2019年其中,非裔美国艺术家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和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不断刷新着个人拍卖战绩,稳居百强之列;而其同僚亨利·泰勒(Henry Taylor)和克辛代·威利(Kehinde Wiley)更是无一件作品流拍……如此种种现象似乎都预示着下一个市场风口的到来。亨利·泰勒《Cicely and Miles Visit the Obamas》,布面丙烯,213.4×182.9cm,2017年
然而,艺术行业对非裔美国艺术的关注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兴起和平权运动的发展,多元文化的激荡与交融塑造了异彩纷呈的当代艺术图景,“非裔热”也因此在各个层面上持续扩散。
克里·詹姆斯·马歇尔《7am Sunday Morning》,布面丙烯,274×401cm,2012年
2016年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布劳耶分馆(The Met Breuer)正式向公众开放,同年5月便举办了展览“克里·詹姆斯·马歇尔:大师之道”(Kerry James Marshall:Mastry)。克里·詹姆斯·马歇尔《School of Beauty,School of Culture》,布面丙烯,304.8×548.6cm,2003年该展览囊括了艺术家35年来创作的80幅架上绘画,大多描绘了非裔美国人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饱含对种族主义的反思与挑战。不仅如此,此次回顾展还填补了这类边缘艺术家在博物馆等公共领域长期缺席的空白,引发热议的同时为其不断在艺术市场中攀升奠定了基础。
杰克·惠特《Black Monolith,II:Homage to Ralph Ellison The Invisible Man》,布面综合材料,147.3×132.1cm,1994年
随后,各大国际画廊也开始争相抢夺有潜力的非裔美国艺术家。以豪瑟沃斯(Hauser&Wirth)画廊为首,2016年至今接连代理了杰克·惠特(Jack Whitten)、格伦·利贡(Glenn Ligon)和艾米·谢拉德(Amy Sherald)等艺术家,还为非裔美国艺术先驱大卫·哈蒙斯(David Hammons)举办了个展。而同为行业巨擘的高古轩(Gagosion)和大卫·卓纳(David Zwirner)画廊也迎头赶上,打破了艺术世界的游戏规则和既定框架。格伦·利贡《(miserable)life #8》,纸本综合材料,30×22.5cm,2008年从接二连三的美术馆展览到稳扎稳打的一级市场,这一切都为非裔美国艺术家在二级市场的蹿升注入了活力。排除诸多客观因素,他们如何凭借自身实力在艺术世界中崭露头角?其作品又以怎样的形式重塑了当代艺术?大卫·哈蒙斯《无题》,综合材料,92×63.8cm,1969年
性别、种族和阶级始终是当代艺术探讨的几个核心议题。2017年,布拉德福特代表美国参加了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实现了非主流群体的逆袭。不同于大多数非裔美国艺术家在创作中惯用的黑人形象和叙事性手法,不愿随波逐流的他将个人经历与美国历史相结合,以综合材料抽象画和大型装置对其身份进行了重新解读。马克·布拉德福特《Boreas》,布面综合材料,259.1×365.8cm,2007年实际上,这种艺术风格代表并引领了新一轮的市场趋向。2018年3月8日,在富艺斯伦敦“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上,布拉德福特的作品《Helter Skelter I》以1129万美元成交,刷新了艺术家的个人拍卖纪录。此外,在同年12月举办的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上,豪瑟沃斯画廊于首日便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一件布拉德福特的作品,博得了一众藏家的关注。马克·布拉德福特《Helter Skelter I》,布面综合材料,365.8×1036.3cm,2007年这些数字极具说服力地证明了非裔美国艺术家的市场价值。而在布拉德福特身后,生于1977年的拉希德·约翰逊正逐渐成长为艺术圈的明日之星。拉希德·约翰逊《COSMIC SLOP "CHANGE OF THECENTURY"》,signed on the reverse;black soap and wax,243.8×304.8cm,2012年
作为后黑人艺术运动(Post-black)中的关键人物,他的作品横跨影像、绘画和装置等领域,呈现了该群体在历史洪流中的身份转变,以此打破公众的刻板印象——正如艺术家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并不是每一位非裔美国艺术家都要围绕其生活经历进行创作,他们的作品中也并非只有对过去的责难。”
拉希德·约翰逊《逃离》,综合材料,246.4×307.3cm,2017年
毋庸置疑的是,在强调“去中心化”的今天,拉希德·约翰逊的态度受到了艺术圈的一致认同。2019年5月16日苏富比纽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他的作品《逃离》以116万美元成交,实现了连续12个月的价格增长。艾米·谢拉德《Precious Jewels By the Sea, 2019》,布面油画,304.8×274.3cm,2019年当布拉德福特和拉希德·约翰逊以反常规的艺术实践跻身世界舞台时,艾米·谢拉德和克辛代·威利则继承了前一代非裔美国艺术家的衣钵。2018年,美国前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及其夫人钦点了后者为他们创作官方肖像,画作一经展出便引起了轰动——不仅华盛顿国家肖像馆的访客量暴增,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更是持续走高。
克辛代·威利《巴拉克·奥巴马像》,布面油画,213.7×147cm,2018年
从艺术语言和主题的角度来说,目前炙手可热的非裔美国艺术家可以被划分为两类:其一摆脱了再现性传统,擅长运用不同媒介进行创作;其二则坚持在画布上寻求身份认同感。但无论何种方式,非裔美国艺术家仍行走在一条荆棘之路上——尽管眼下的艺术市场看似一片繁荣,当面临来自不同层面的压力之时,他们的未来又是否依旧光明?
艾米·谢拉德《米歇尔·奥巴马像》,布面油画,183.2×152.7cm,2018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用在非裔美国艺术家身上是否合适?答案实际上早已暗藏在不断更新的市场数据之中。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Four Big》,布面综合材料,198.1×160cm,1982年过去十年间,非裔美国艺术家作品的成交总额为22亿美元,仅占同期全球拍卖市场1800亿美元总额的1.22%。2018年,尽管排行榜上10件最贵的当代艺术作品中有6件都由该群体所创作,但其中4件都出自巴斯奎特之手。不仅如此,这位神话缔造者的个人作品销售额也已占据了非裔美国艺术成交总额的77%。由此可见,这片市场并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价值和规模,反而显得“头重脚轻”。即使不将巴斯奎特囊括其中,马克·布拉德福特和克里·詹姆斯·马歇尔等艺术家仍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尽管备受青睐的非裔美国艺术家不在少数,但若要与领跑全球艺术市场的“老大哥们”比肩,依旧任重而道远。艺术家克里·詹姆斯·马歇尔
那么是何种原因造成了此番局面?首先,非裔美国艺术家本就为少数群体,数量上缺乏一定优势;其次,受屹立不倒的主流艺术和方兴未艾的潮流艺术影响,其发展明显受挫;最后,艺术市场中依赖高端拍品的现象实则屡见不鲜,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必然只有小部分明星艺术家被推上神坛。
尽管艺术市场中的投机现象和炒作行为频发,艺术品的价格仍深深植根于其价值之中。单纯地根据数字去判断一件作品的好坏必然是武断的,因此非裔美国艺术市场的现状折射出了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存在于艺术世界内部的公平问题是否能够摆脱历史的桎梏?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Red Skull》,布面综合材料,152.4×152.4cm,1982年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虽然以巴斯奎特为首的边缘艺术家们早已借助画笔挑战了权威,但西方文化体系内部对性别、种族和阶级的偏见仍然无法全盘瓦解。马克·布拉德福特《Fly in the Buttermilk》,布面综合材料,183.1×213.6cm,2002年因此就非裔美国艺术市场而言,其“头重脚轻”的现状或许在短期内难以被突破,但也预示着一个积极的信号:在多元文化交织的当代艺术图景中,尽管乌托邦式的大同梦想难以实现,固步自封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框架也正不断被打破和重塑——这些艺术圈边缘群体的未来会好吗?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精彩回顾:
陪伴成长的乐高,你真的了解它吗?
维多利亚风格,是奢华还是嘲讽?
你见过会讲故事的建筑吗?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